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光华街179号,始建于1977年,2013年搬迁新址,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下设骨科分院、脑科分院、机场急救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诊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牡丹江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同时还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牡丹江地区急诊医学分中心,是牡丹江医学院非隶属教学医院,牡丹江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牡丹江市卫生学校等实习基地,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
自迁入新址以来争取市政府专项支持,依靠国家省市在医改、高质量发展及疫情应对等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专科能力建设,科研管理,高精尖设备引进,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畅通区域患者上下转诊,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医院共获省、市级各类新技术40余项、科研奖项、数量、层次及基金额度均创历史新高。2016年9月10日,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认证,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地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
总院现有员工1328人,骨科分院236人,脑科分院215人,其中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31 人,正高级职称216人,副高级职称18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86人。现有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专家2人,国家级胸痛中心暗访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知名专家1人,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委员1人,省级龙江名医5人,省级知名中医1人,市级领军人才9人,市级知名专家13人,市级学科重点人才15人。
医院开放床位1010张,设有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循环内科、肾内科、肿瘤内科、普外科、头颈乳腺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心胸外科、肛肠外科、血管外科、甲状腺治疗中心、泌尿外科、烧伤科、妇科、产科、儿科治疗中心、口腔科、眼科、老年病科、手术室、介入科、麻醉科、健康体检中心、康复医学治疗中心、儿童健康发展中心、护理服务转运中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介入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核医学科、精神心理门诊、伤口造口门诊、常压饱和吸氧室(医用氧吧)等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拥有市级临床重点学科2个(内分泌科、急诊医学科),市级重点专科9个(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超声诊断科),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具备专业特色与综合诊疗优势。神经外科、眼科、妇科、心内科等科室常年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出诊手术,使丹江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
医院配有飞利浦6000型CT、飞利浦Ingenia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GE IGS530血管造影机、数字X线摄影机(DR、CR)、GE LOGIQ E11超生诊断仪、ECMO(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ERCP专用下球管大平板胃肠机、富士VP-700电子胃肠内窥镜系统、LYC26-12型医用高压氧舱、智能采血系统、样本气动传输系统、全套生免流水线、梅里埃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贝克曼双激光8色流式细胞仪等医疗设备。
医院设有健康管理中心,变过去的“以临床为中心”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供健康体检及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0余万人次,住院2万余人次,手术5000余例。
医院不断创新引领区域医疗发展与服务水平。作为省区域医疗中心,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趋势持续走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力扶持下,开展101项新技术新项目,神经外科、急危重症部、心内科、内分泌血液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学科取得重大突破与发展。尤其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内分泌血液、骨关节病等高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Stoppa入路骨盆,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经单鼻孔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密网支架治疗未破裂脑动脉瘤等多项医疗技术处于省内外先进水平。
医院在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成果奖、黑龙江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逆行出征,驰援武汉、内蒙古、新疆、绥芬河、绥化等地,托管绥芬河方舱医院,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方面,对口支援周边区局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病人诊治;建立“院领导+支部书记+志愿服务队”的“多层级、多元化”多带一的帮扶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义诊、捐助帮扶、健康管理等有关志愿服务。
医院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快学科整合步伐,实现了多学科的高效协作机制,使医疗诊治水平与医院总体定位和目标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