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绵阳公路卫生站,先后历经四川省立绵阳医院、绵阳专区医院、四川省绵阳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名称嬗变,1985年正式更名为绵阳市中心医院。1998年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获批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2021年获批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绵阳市呼吸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2年获批组建绵阳市首个医疗类重点实验室—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2023年获批川西北区域首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涪江实验室副理事长单位。在连续四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基础上,2022年首次进入A+行列,位列全国排名第116位、全省第4位。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医保先进单位”;荣获中共四川省委表彰的“四川省优秀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强劲,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200张,年门(急)诊服务220余万人次、年住院服务9.6万余人次、年手术量3.8万余台次、平均住院日7.1天;CMI1.19,居全国第65位。疑难危重患者占比82.50%、四级手术占比22.4%、微创手术占比24.6%、日间手术占比50.5%。有47个临床专业;消化内科是绵阳市唯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儿科、医学影像科是绵阳市临床重点专科。有省级重点学(专)科22个、市级重点学科41个。妇产科是国家“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妇科内镜医师培养项目成员单位;作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的检验科通过ISO15189国际质量认可。绵阳市急救中心、癌症防治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放射介入诊疗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眼病防治中心、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训练中心、妇科腔镜治疗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四川省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绵阳分中心等12个市级诊疗中心、34个市级质控中心设在我院。在2023年10月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省三级医院16个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排位中,我院5个专业进入全省前二、7个专业进入全省前三、11个专业进入全省前五、14个专业进入全省前十,专业入围数量及排名均位列全省市级医院首位。
医院坚持技术立院,近年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领域、呼吸消化内镜和超声放射介入诊疗领域、恶性肿瘤的免疫、靶向、精准放疗等综合治疗领域、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危急重症综合救治领域和麻醉舒适化医疗领域等在区域内具有突出技术优势,是省级“两癌”筛查、实用微创技术适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在省内率先推行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牵头发布绵阳市“卒中急救地图”,持续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开展国、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8项;作为全省培育器官移植技术的5家医院之一,在川西北率先开展自体肝移植术;可独立开展TAVR术、TEER术,医院获批国家心脏瓣膜病建设单位、四川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单位。
医院秉持“教学、临床相长”的管理理念,在持续做好本科临床实践教育和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教培体系。有博导4名、硕导74名、双聘教师32人,全院临床带教师资1400名,累计培养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余人。我院是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建成全科等21个住培专业基地、2个全科基层实践基地、1个国际造口学校实训基地、11个国家和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每年承担绵阳市及周边地区3000余名考生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工作;建成面积3300m2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内外妇儿等10类实训室,配备急救/重症无线智能模拟人、SimMan3G全功能高端模拟人,购置各种医学模型、除颤仪、快速生命体征监测仪等设施设备200余台套,开展培训项目80余项。16个专业备案药物临床试验基地、47个专业备案器械临床试验基地。
医院坚持科研引领,以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涪江重点实验室和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集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全链条科研及转化平台。建成1300m2的核医学临床及临床转化平台、1700m2的生物医学基础实验室、362m2的生物样本库和占地面积630m2、川西北首个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面向业务骨干,系统、持续开展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训,提升医、技、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学术素养。近两年,我院作为主研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SCI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0%,授权专利412项,专利转化3项。医院护理学2022年度全国科技量值(STEM)位居全国第50位,四川第4位,总科技量值(ASTEM)跨入全国百强,位列第61位。
医院坚持引育用一体化推进,多维度优化人才结构,是四川省人才服务基地、天府高端引智平台,现有在岗职工3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60余人、硕博士650余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及高科技人才140余人。
作为公立医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40余年派出妇产、麻醉等100余名医疗专家赴非洲、莫桑比克等国家参加援外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对川西北老、少、边地区技术支边及对口帮扶工作。在“5·12”汶川特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政治品格,冲锋在前,先后获中央组织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获中共四川省委表彰“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表彰。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秉持“仁爱、诚信、敬业、创新”的医院精神,找准在四川省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西部医学高原”功能定位,医、教、研、防、管能力持续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医院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作为成渝医疗副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医院积极推进医工融合、医理融合,实施“尖峰(学科)”战略,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学科集群,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把中心医院铸入世世代代百姓心中。